第一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汉贵女 > 第331章 东山(1)
  刘彻本来的注意力就完全在陈嫣身上, 此时陈嫣准备说什么的却停了, 他一下就能察觉到。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 就看到了不远处着急的婢女。因为是陈嫣的贴身婢女,他也看的眼熟, 便抬抬手,让那边的武士放人过来。

  “如今看来, 阿嫣倒是比朕还忙”刘彻微笑着揶揄陈嫣。

  陈嫣只能摊摊手道“此事于嫣可不常见然而对陛下就不同了也不知陛下日理万机被打扰过多少回了何事如此着急作色”

  按理来说,手下的人都是很有眼力的,如果不是真的非常重要的事,是绝对不会在这种时候过来打扰。然而陈嫣左思右想, 并不觉得这个节骨眼上会发生重视级别这样高的事情。

  婢女本来还在犹豫,显然不知道该不该当着刘彻的面全给说出来。但陈嫣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刘彻还在一边看着, 就算是想要藏着掖着也不能够了。便把怀中丝帛材质的信件拿了出来“翁主, 是海上送来的信件”

  在整个官僚集团在推行白纸化办公的同时,陈嫣也在自己的集团内部推行白纸化, 在这一点上她甚至比刘彻做的更坚决更迅速。没办法, 虽然名义上天下四海都是刘彻的, 但他做事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这个国家并不能纯粹算是他的国家,这个官僚体系也不能纯粹算是他的官僚体系。

  陈嫣就不一样了, 她的集团真的就是她的集团, 完全是她的她的威望甚至足够支撑她胡来而如白纸化这种操作就更不用提了, 大家都接受良好事实上, 经常有传递公文需求的产业,比如说泰和钱庄,几乎是欢呼着迎接了白纸的到来。并且比谁都积极地向临淄那边的造纸作坊订购了工艺特殊极具防伪功能的新纸品,为此他们愿意出一大笔钱

  倒不是他们想出纸币了,只是存票,甚至姊妹产业泰和钱庄也需要当票革新反正泰和系在集团内部出了名的有钱狗大户这个时候出点儿研发费,订购自己想要的产品,对他们来说也就是毛毛雨了。

  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内部的白纸化进行的很快这个时候还能收到丝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信件,着实有些出奇了。而听婢女说是海上来的,就理解了。

  陈嫣的海运号做的就是海上生意,如果是跑国内航线的还好一些,就是沿着东部沿海地区跑一跑,与岸上始终是交流的。但如果是跑跑国际航向,其意义就完全不同了,跑的距离太远,来回花的时间太长,海上未知的情况太多

  总之,和国内断了联系,错过国内的消息什么的,实在是家常便饭。

  这封信如果来自于某条跑国际航线的船,恐怕就算知道有了白纸,也会没地方补给吧

  陈嫣一见这信件并没有用最高等级的密信匣子装着,也就没有遮掩,直接拆开了丝帛外面的系带还是有些遮掩手法的,外面的系带用的是特殊的打结方法,如果被人打开过,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就是这一,陈嫣的心情立刻飞扬起来刘彻在一旁几乎肉眼可见地看到她的雀跃。不由得问道“何事如此欣喜”

  在他看来,陈嫣这个人容易讨好,同时又难以讨好。

  说陈嫣容易讨好,是因为陈嫣并不刁钻,平常亲近的人想要哄她,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她一般不会让别人的心意白费。

  但陈嫣又是难以讨好的,就像刘彻本人一样,他这样的人得到太多,也太容易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就算有人捧来这个世界上价值连城的宝物,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可有可无的。

  想要让她高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刘彻自己有时候扪心自问,都不得不承认,自己那些哄别人的手段在陈嫣这里通通没用有的时候他甚至会觉得陈嫣的聪明和敏锐并不是什么好事。

  这样的姑娘实在是太难糊弄了

  然而,在短暂这样想之后,他又会迅速地丢掉这种想法他很清楚,陈嫣这上面的独特也是她的吸引力之一。说来这或许是个相当吊诡的结论无法轻易得到,这反而让陈嫣保持了更多的吸引力。

  不管多么的吊诡,这是确实存在的道理

  “是大好事”陈嫣笑着讲信件叠好,交给婢女。然后才对刘彻道“我的海船抵达了红海,一队人在埃及上岸,带着货物去了罗马还记得吗就是嫣与陛下说过的大秦,如今这队人马已经回来了”

  刘彻听她说起大秦,很多事情一下就记忆起来了。陈嫣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对海外的极大兴趣,关于极西各国更是如数家珍有的时候刘彻都不知道她从哪里知道这些的。要知道对于极西之处的国家,国内能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

  因为两方相隔太远,大多数消息都是从中间商那儿得知的。这些连接东西方商路的商人到底在言谈之中说了多少假话,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而就是这种不知道真假的零碎言语,也是少的可怜的。

  关于这一点,从罗马被称为大秦就能看出了而陈嫣就偏偏一口称呼人家作罗马。

  陈嫣对罗马很多东西都很推崇,特别是百工技艺这一块儿,简直赞不绝口。另外,也对罗马的一些先贤有很不错的评价刘彻甚至感觉到,陈嫣似乎觉得大汉之下就是罗马了,至于当时还让大汉觉得喘不过气来,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匈奴,她反而是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

  然而要让陈嫣来说,她当然会对匈奴不以为然,对罗马推崇备至。虽然她常常告诫自己,不能站在现代人的立场看待这个时代的许多东西。但某些时候她无可避免地还是要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看这个时代的许多存在。

  有些事情,已经是一种习惯了,不是说扭转就能扭转的。

  对于陈嫣来说,匈奴是必然要被打败的,就像那些在他之前在他之后都威胁过中原王朝的北方游牧民族一样或许在漫长的历史中,北方游牧民族胜利过那么两三次,但那无损陈嫣的自信心。

  毕竟,以武力征服了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如果真的想统治中原,最终还是得接受中原的一切。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能说北方游牧民族征服了中原,应该反过来说是中原文明驯服了北方游牧民族。

  后来近代西方搞文艺复兴,复兴打的也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招牌,由此可见人家确实是有点儿东西的

  罗马的自然科学启蒙就做的很好了,虽然在最开始的时候这并不能帮助西方人在应用科技方面超过东方,但却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不俗的基础。

  另外,哲学方面的研究也很不错倒不见得比华夏好,但他们那条路也确实有自己的优势华夏这个时候虽然没有正儿八经称为哲学家的人,或者称为哲学的学科,但却并不缺乏实质上的哲学。事实上,读过古古代经典的就知道了,先贤的哲思在古代著作里到处都是,只是无人将其总结起来而已。

  罗马的农业也很值得学习,华夏的古代农业以精耕细作闻名,但这个时候还没有真正开始精耕细作,所以和同时代的其他文明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相反,这个时候的罗马的庄园经营思路很值得华夏这边借鉴,人家和华夏的庄园经营走的似乎不是一个路子。

  罗马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伟大遗产正是这些,让罗马在全世界人眼中都成为了不得不看重的存在,陈嫣也不例外。

  “听你说过许多回罗马了”刘彻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十多年前朕也曾派遣许多年轻人出使西域,希望能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如今数年不还,想来是再不回来了若是这些人一直往西走,说不定也能抵达罗马”

  在这一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他确实吃尽了苦头,但最后以绝对的幸运返回了长安往来于通往西域之路的商队,每年都要失踪不少,为什么会失踪,大家都是心中有数的。而出使的队伍是在出使的过程中遇到事了,最后近乎于全军覆没这种情况下他都能全须全尾地返回长安,这不是幸运,也实在没有其他的理由可以解释了。

  陈嫣其实并不知道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返回的时间,而在其他人看来,出使十多年都杳无音信,除了凉了也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了。

  刘彻如今这样想,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不过真正说起来,他也不依赖张骞出塞联系大月氏等西域受到匈奴压迫的小国和部落了。真要是依赖那边的利好消息,张骞没有消息,就应该接连派出使团,并且等到里应外合的可能才对匈奴出兵。

  现实就是,在张骞出塞之前,刘彻就策划了和匈奴的战争。联系西域,很大程度只是一种补充。有的话自然能锦上添花,没有的话也不耽误,总不能没有那群屠户,大汉就要吃带毛猪了。

  不过陈嫣也不会把这个可能性说出来,毕竟没有拿得出手的理由。

  刘彻也就是感慨一两句,对于张骞这个人他还是有一点儿印象的当年出使西域的使团是向天下发榜征集出来的,一般人视此畏此艰途,默认此去就是九死一生,根本就是避之不及而如果通过强制命令做事,估计消极怠工之下也没有什么效果。最后只能通过发榜的方式,召集一些热血青年做这事。

  也幸亏是这样,不然张骞也做不到使团的正使他那个时候多大年纪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又没有任何官场履历,往祖上数,也不是官n代富n代。别看出使西域这件事是大家避之不及的,但人家级别也是在那里的跨过这么多的障碍做到这个位置,靠的就是他敢拼一把

  若是出使西域的事情出了意外,他的性命就交代了。若是事情成功,回来之后他记头功,朝廷自然会有回报事实上,历史上是真有回报,他封侯了可以说这豪赌一场,他赢了。

  如果张骞能够带着功劳回国,他是很愿意培养一下这个年轻人的,至少比朝堂上不少他看不顺眼的尸位素餐的老家伙强在刘彻眼里,这些人都是庸碌之辈,什么时候还抱残守缺。

  他简直不能相信,被匈奴羞辱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有这么多人主和站在刘彻的视角,他是无法理解这些人的顾虑与思考方式的人类就是这样,总会以为自己的一套就是天经地义,很难理解不同环境下诞生的另一套。

  刘彻虽然是千古一帝,但在这种问题上他表现的并不比普通人好多少。

  “大秦,朕是说罗马,你的人在罗马得了什么好处”刘彻并不在意陈嫣在海外得到了什么,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华夏人来说,中原就是世界的全部的,最对就是知道中原周边的一些国家,比如匈奴,比如南越之类。至于再往外的世界,那就是一片空白了,提起来甚至没什么概念。

  quot汉贵女quot最新章节请访问 千千的规模,但也很多了。另一方面,这些西域国家就是匈奴的自留地

  匈奴左贤王负责的是对汉这一块得到业务,匈奴右贤王负责的就是对西域小国的业务了。对大汉,好处是大汉这个国家足够大足够富,做成一笔生意那就是大生意。而且薅羊毛也从来不担心薅秃了,因为国家够大,自愈能力够强

  而对西域各国,就是另一套了。西域各国,甚至包括一些草原上不属于匈奴的游牧民族,匈奴都是很直接地欺负。因为匈奴相对实力太强了,所以这种欺负西域各国也只能默默承受。

  欺压西域各国对于匈奴来说是很舒服的事情,唯一的问题是国家小,财富也就少了,就算都乖乖上供,单个来看也没有过多的油水。甚至有一些小国势力比较强的,还会抵抗。虽说这种抵抗基本上都是失败告终,但对于匈奴来说,摆平这种反抗的支出都要高过收益了,实在是不划算呐

  对于匈奴来说,西域是生存的本钱,大汉是富足的资源包。活下去靠西域就好了,但想要活得好,就得从大汉身上想办法。

  所以,除了左贤王以及左贤王的铁杆以外,匈奴一直以来的战略都是西域重于大汉的大汉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这一点,将自己放在中心位置,以为这个世界上就是大汉和匈奴两虎相争。

  刘彻是皇帝,视野要开阔很多,自然对这方面很了解。

  然而也就是这样了,离开周边一圈,远离所了解的西域,再外面的世界,刘彻并不见得有多少概念。对于罗马,他也就是陆陆续续从陈嫣这里了解到了一点,但也没把这当回事儿。

  陈嫣想到信上说的,有很多罗马的书籍罗马的植物一起被弄了过来,就满心欢喜。这些去罗马的人并不能翻译罗马的书籍,植物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其价值,所以带回来的东西在信上也说不清楚,一切只能等陈嫣亲眼看到东西再说其他。

  然而就算是这样也足够陈嫣乐了因为就算陈嫣还什么都没有看到,也能够推断出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哪怕是没有人类文明的地区,都很少是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事物的

  只是一种特产,说不定就蕴含了极大的价值

  而像罗马这样已经有了相当人类文明的地区,产出只会更丰富就算商队错过了一些东西,带回来的好东西也不会少。

  “有许多罗马先贤的书籍,另有一些罗马的花木稻麦蔬果种子幼苗”陈嫣说起这些的时候,心里已经在算计着如何开发出这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了。

  这些人被送到了不夜,除开死在路上的,也有几十个人,其中学者十几个都是战争沦为奴隶的,原本他们能成为学者,至少都是自由民阶层了。

  这些学者,以及其他奴隶中有语言天分的,在路上通过海运号雇佣的中亚舌人,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汉话。来到不夜以后,继续进行语言上面的教导,如今大多数都能说汉话用汉字了,至少日常交流和书写没问题。个别厉害的甚至和一般的大汉读书人没什么两样,只是口音什么的可以听出是外国人,但是无伤大雅。

  这些人可是陈嫣的宝贝一方面,日后还有从罗马来的学者工匠等陈嫣需要的人才,就得靠他们教学语言了。另一方面,翻译希腊罗马的书籍,也得靠这些人。

  当然,陈嫣也有打算让汉人向他们学习他们的语言文字,现在正在做呢只不过除了海运号的人以外,一般人对于学习这个兴趣真的不大。学这个花费的精力多,有这个时间不如去学点儿别的,得到的回报可能更多。

  陈嫣自己也有学习 ,只是学的非常不顺利,她本来就对外语有阴影啊只能说,陈嫣最近有一搭没一搭学着,总算没有完全放弃。

  刘彻听陈嫣说这些,本没有将其当回事,听起来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有些植物的种子幼苗还真不能小看他这个时候就想起了陈嫣弄的棉花

  此时,距离棉布出现在大汉不超过十年,棉花也是差不多的,,而棉花真正成规模经营,更是时间很短。然而就是短短几年功夫,棉花却有了席卷之势。

  整个齐地在陈嫣的影响下,大量的田地都种上了棉花。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保证粮食供应,说不定棉田会更多毕竟只要不傻的,都能算出棉田比粮田要赚钱或许自耕农小地主还要考虑自家吃饭的问题而种粮,但对于大地主来说,逐利是必然了,这事儿根本没得考虑啊

  而这股种棉花的风潮还在迅速南下,在徐州扬州不少郡县都扎下根来了如今青徐扬三州最好的生意之一就是种棉花,基本上是产多少就能卖多少。今年的棉花才收上去呢,棉花商人就来下来年棉花的定金了

  在这上面也是陈嫣开了个头,当年她最开始在收蚕丝等生意上用上了给定金的策略,大家不得已,也只能跟进,不然的话就绝对竞争不过她了。不过真的用上给定金的策略后,他们也渐渐体会到了这一招的好处。比如,定金在降低了生产者的风险之后,其实也降低了他们的风险,还让他们对来年的供应量有了更具体的预估。

  在这上面,人类也是逃不过真香定律的。

  后来,这种下定金的方式延续到了不少领域。而且现在的棉花供需就是典型的供不应求,为了收到更多的棉花,保证不会被别人抢走自己的供应商,下定金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徐州扬州这些地区,非常有意思。一方面整体来看是地广人稀,应该不存在人地矛盾。如果不考虑到越南方的地区发展程度越低这个问题,他们可以说是过的很舒服了,至少比中原地区的农夫过的舒服。

  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徐州扬州其实是地少人多的代表。

  之前做甘蔗种植园的时候,因为甘蔗利益的推动,北边的有钱人和南边一小部分土皇帝联手推了一波甘蔗园,开发了一批未开发的土地。土地开发之后就想办法弄人过来种甘蔗,一般都是奴隶和破产农民。

  然而奴隶和破产农民始终是少数,这些人还在本地居民身上想办法。相比起背井离乡的中原地区百姓,雇佣本地百姓是既经济又容易进行的操作。

  甘蔗种植园已经将这一波人口吸纳地差不多了毕竟是公元前的西汉,人口规模就摆在那里,也不能要求太多了。

  而现在又引入了棉花这个时候大家发现,难受的不是没有赚钱的生意,而是明明有赚钱的生意,却偏偏缺人

  而对于南方的甘蔗种植园也好,棉花园也罢,朝廷都是支持的,甚至会帮助经营者们弄到更多的人过去种甘蔗种棉花,这个过程中甚至有不少并不那么光明的手段,带有胁迫性质的南下早就不是新闻了

  朝廷之所以这样做,也不是为了帮商人,朝廷是为了帮自己这几年加税严重,破产农户已经很不少了,有甘蔗种植园和棉花园这个泄洪区,吸纳破产农户,让他们有个去处,有一条路可走,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是有很大好处的。

  而且甘蔗田棉花田都是立足于土地的农业生产,每年产生的赋税也是一点儿不少地上交了的这个时候的商税简直不值一提,国家不重视,收取的比例很低,农税占据了绝对的主力。

  开发南方的土地,这就等于是扩大税源啊这对于朝廷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更何况也不白做,给自家的棉田甘蔗田弄到了人,经营者也会投桃报李。朝廷本身能不能得到这份好处是说不定的,但对于经手的官吏来说,他们是吃饱了说句不好听的,这样甚至动力更足

  另外,也说不清楚是好是坏的一个影响,奴隶贸易更繁盛了。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也算是必然选择。现在相比过去,奴隶市场暴涨过去,有技能的工匠长得漂亮的歌姬舞伎,都是奴隶市场上的抢手货,价钱也体现了他们的稀有程度。

  现在,这些奴隶依旧相比别的奴隶价格遥遥领先。但普通的奴隶价格提升很快,过去这种普通奴隶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根本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