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你不是横蛮不讲理吗你不是愣吗敢同时和两个国家开战。
赵王现在做出一幅不要命的样子,就是想让秦国因为害怕而率先退却,然后再重启和谈。
秦昭襄王自从加强王权以后,任用魏国人范睢为相,针对战国当时的格局,范睢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
秦国对远方的诸侯齐、楚实施联合,对邻近的魏、韩、赵等国实施军事打击,蚕食地盘,秦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秦昭襄王已经吃到了甜头,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强,激发了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次进攻赵国,本来就是范雎设的局,硬生生地把韩国绑架到了秦国的战车上。
其实秦国灭亡韩国,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问题是兔死狐悲,其他的几个国家就会抱团。
一直让韩国苟延残喘,是因为秦国不想这么早发生灭国之战,引发其他几国的彻底对立,那样秦国就会举世皆敌。
秦国是想先消耗各国的力量,打击他们的士气,让其他国家不敢救援秦国攻击的国家。
秦国这一招的效果,出奇的好他多次派兵攻击韩国,蚕食了不少的地盘,已经没有哪个国家敢去救援。
韩国每次被打,都是割地赔款求和,这次秦国提出的条件,就是割让上党郡,并赔偿大军的粮草。
秦国的本意,就是要在上党郡居高临下,随时可以攻击当时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赵国。
至于以后想要和赵国开战,随时找个由头,那是相当简单的
至于上党郡守拒不交割给秦国,以及冯亭的献城,却是韩国耍了一点小花招,就是想要把赵国拉上战车,然后韩、赵两国联手对抗秦国,也是为了韩国的利益。
这点花招,肯定是瞒不过秦国,他们的军队已经开到了上党,可谓兵精粮足,而且也占据了有利地形。
本来秦国可以强行占领的,但他们就是在那里和韩国扯皮,等赵国上钩,趁机敲打一下赵国,也是可以的
所以,秦国就任由赵国去占领上党郡,而他们自己却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虽然给战争带来了一些难度,但别的国家肯定不愿意救援赵国。
这就是为什么一向兵贵神速的秦兵,迟迟不占领上党的缘故,就是这么和韩国耗着,看你赵国敢不敢来接收。
韩国因为自身实力不够,把上党郡献给赵国,是要把赵国拉下水,这是阳谋。
他们的用意,赵国的大臣们,都能够看得出来了,但上党郡被秦国占领后,对赵国的威胁实在太大了,由不得他们不动心
以赵孝成王首鼠两端的性格,只要秦国没有打上门来,自然不敢从秦国手里抢占上党郡。
但赵王也有他的逻辑,他打好了如意算盘,就算是冯亭献城,他也没想着全盘接受,更不会从秦国手里去硬抢城池。
赵王很天真的认为,这样打马虎眼,就能够逃避责任,就可以假装不知情,实在不行就退还上党郡,可以和秦国讨价还价,大不了再把上党的城池全部还给秦国。
赵王先派廉颇领兵,在边境线布置了自己的防线,然后再沿着边境线,慢慢接受上党郡的城池并严密布防。
但秦国岂是讲理的主赵国还没有完全接收上党郡,就受到了秦国的迎头痛击。
虽然早有准备,但因为秦国的攻击太犀利,赵国的军队没有战意,抵挡不住,廉颇只能且战且退,利用地势布防,还是保住了上党郡一大半的城池。
有了这些城池,赵国才有险可守,不会被秦国随时都能攻击,而且是长驱直入,攻击都城邯郸。
所以,当上党郡前线吃紧的时候,赵孝成王不是去寻求盟军的帮助,和秦军决一死战,而是直接派郑朱找秦国求和。
他也不敢再贪图上党郡的城池和土地,只是想在赵国边境线的高处留下一座小城,就相当于一个哨所,起到烽火台的作用。
按照赵王的逻辑,上党郡的这些城池,是我从韩国人手里抢来的,与秦国没有多大关系
你秦国说是你的,我还给你就行了,没有必要拼个你死我活吧
谁知道,秦王就是要和赵国拼过你死我活,把这个号称六国中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给打残了、打服了,然后才可以随便拿捏其他国家
赵王因为再也无法为相持的二十万大军足够的粮草,想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赵王首先变招换帅,而且是用赵括这个年轻人去,替换廉颇这个老将。
其实赵王也是用过折中的法子,还是让廉颇在那里领兵,但他必须根据赵括的战术思路,拟定反守为攻的方案,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廉颇明知道赵括的法子,比自己被动挨打要好,但以廉颇的声望和地位,怎么也不好意思使用赵括提出的法子,逼得赵王不得不换帅
现在朝堂上突然没有了反对的声音,赵王反而不习惯了,心里也不踏实,一时半会,他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心。
这个时候,因病在家休养已久的蔺相如上朝了,坚决反对用赵括接替廉颇为将,理由主要就是“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对蔺相如臆断的结论,赵王虽然心里不以为然,但表面上还是非常尊重的
他就让主管财政的大臣,把因为战争持续时间过长,军队的粮草无以为继,而廉颇又拒不出战的情况,坦然相告,请蔺相如拿一个主意,解决军队粮草的问题
蔺相如虽然因身体不好,一直在养病,但他对朝堂的局势也是非常清楚。
他其所以出来反对赵括为帅,除了刷一下存在感,也是赵奢去世前曾经和他说过,儿子赵括不适合担任主将,
蔺相如虽然是智者,但也不能变出粮食来,自然也没有办法,只得以身体不适为由,怏怏而退
就连蔺相如都没别的办法,更加坚定了赵王换帅的决心就在他要下达诏书的时候,又有人晋见,提出了反对任命赵括为帅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