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离开大殿之后,就直接离开了皇宫,返回了自己在京都的府邸。
他的府邸距离皇宫的位置不是很远,大概周十五分钟的时间就到了。
刚进府门,还没有进入到自己的府邸当中,就听到自己的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响动,说道“殿下,殿下!”
朱棣刚听到这个声音,双眼就是猛的一亮。
他连忙转身,就看见一行大概二十多年马车正井然有序的朝着自己的府邸这边儿走过来,而最前面的这个马车上一个秃头的和尚真用力地跟自己挥手。
不用问,这个人只能是姚广孝。
“先生你还真是及时雨啊!说来就来了!”
朱棣看着许久不见的姚广孝,心中很是感动,直接就是开怀大笑的样子,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这种场合下没必要太装逼,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府邸,没必要太掩饰自己。
不过,这些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朱棣现在需要姚广孝,比以往任何时候度需要。
没有这车上的这些东西,那朱棣在朱元璋和胡惟庸他们这些人面前吹的牛逼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不仅给自己丢人,而且朱元璋的脸上也过不去。所以吗,虽然朱棣对姚广孝办事还是非常放心的,但是还是一直在自己的心里悬着这个事情。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姚广孝道了府邸前面,马上就下了自己的马车,向着朱棣深深的一拜,说道:“殿下恕罪,下官来迟。”
“不迟不迟!”
朱棣笑着说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先生这个时候赶来,正合本王的心意啊!”
说着朱棣转眼就看向了姚广孝身后的那些马车,说道:“先生,东西都带古来了吗?”
姚广孝非常自信的点头,然后说道:“那是自然,殿下吩咐的事情,老衲岂有不敢完成的道理?”
朱棣一眼望去,这时候的应天府虽然也不算很大,但是自己的皇子府邸前面的这条大街,也是应天府里面最大的一条街了,但是眼下来看,只怕这么宽的一条街道都不一定能放下这些马车啊!
于是朱棣不禁感叹着说道:“好家伙,这东西是真的不少啊!”
听到朱棣的这一声感叹,姚广孝苦笑着说道:“这也不过只是殿下要求的东西而已,那些粮食,老衲已经吩咐下去,让府工们抓紧送往大明的各个地方了!”
朱棣点点头,说道:“好,现在万事俱备,就等明天的早朝了!”
说着,朱棣的嘴角微微翘起,嬉笑非笑的说道:“本王还听说太子殿下好像有一件值得普天下都为之庆贺的大功劳还没有上报父皇,看来,应该也是准备明天早上的时候说了。”
“好像秦王这个家伙也是蠢蠢欲动的样子,看起来他应该也是有大料的人,不知道他们两个的功劳相比本王的这件功劳如何!”
说道这里,朱棣转眼看向姚广孝,然后说道:“先生,你说朱棣明天会不会很尴尬了?会不会被太子和秦王殿下两位皇兄打得体无完肤啊!”
听到这个话,姚广孝顿时愕然!
停顿了好一会儿之后,姚广孝才说道:“殿下,你平常的时候老说装逼这两个字,看起来应该就是你刚才的那个表现了!”
姚广孝想了想,又向朱棣竖起来大拇指,一副发自肺腑的样子对朱棣说道:“殿下,你刚才的样子,确实很装逼!”
朱棣:“......”
看着姚广孝的这个样子,朱棣顿时觉得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情!
长久的相处以来,朱棣可能还是耳润目染之间带给了姚广孝太多现代的东西,要知道,这和老和尚将来可是大明朝廷的一把手,地位仅仅位于朱棣之下!
可是,现在这个样子来看,完全被没有这个意思啊!
看着眼前这个略显滑稽的老和尚,朱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中感觉有什么地方好像不对,但是他又说不出来。
......
于此同时。
和燕王府隔着一条街相互照面的秦王王府中。
大厅里面。
朱爽看着自己的闺中好友胡天一,说道:“天一,本王明天跟父皇述职的东西,准备的如何了?”
闻言,胡天一也是非常滑稽的打字手中的扇子,然后自顾自的就扇起风来,一副风流倜傥的偏偏公子的样子。等了好久,胡天一才开口说道:“秦王殿下尽管放心,,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了,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咱的手里又一千万斤的粮食,殿下这次跟皇上述职,一定是众位皇子中最出色的一个!”
“你我都知道,大明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粮食!根本不是什么战功,更不是什么人才,而是能让大明的百姓们活命的粮食啊!”
胡天一说道:“我这几天在宫中听到家父这几天似乎天天在为粮食的事情犯愁,大明现在有六千万人口,可是许多省份的粮食储备马上就要见底了,原来估计的预计死亡人口,瞬间从三百万上升到了一千万!”
“一千万啊!那可是大明六分之一的人口!”
说道这里,胡天一的口中闪过一种异样的光芒,丝毫没有对这么多的人口即将面临死亡的恐惧,然后胡天一又转头看向朱爽,说道:“所以,殿下是根本不需要担心的!只要我的手里握着这么多的粮食,什么燕王,什么太子殿下,他们根本不可能和殿下的功劳相提并论,这次,最大的赢家,必定是秦王殿下无疑!”
朱爽听到胡天一的话,非常满意而开心的点点头,说道:“之前的几次述职的是佛,本王的皇兄朱标总是能压本王一头,但是这次,听说扬州的水患是大明最为严重的地方,这样说来的话,应该这次最大的赢家就是本王了!”
“这一次,本王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本王的厉害!既然太子已经栽在了扬州,那朱棣就是本王唯一的对手了!”
说道这里,朱爽响起,刚出西安城时候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