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凤凰栖梧 > 第二十三章 暗流涌动
  初春的到来,令整个大地都铺上了一层洋洋的暖意。

  大周的京城里,依然是车水马龙。由于春天的到来,各地的要塞也都开始畅通无阻,不少外地的商人以及远在塞外的胡商都纷纷进京来商谈生意。整个京城开始变得拥堵起来。

  距离京城诗会的召开也仅仅只剩下一天的时间了,不少京城和外地的士子们都翘首以待。这一次的诗会可以说是前无来者,会有当朝的太子殿下亲自主持召开,可以说是十分的隆重。大周虽然重文轻武,可从来没有皇家之人亲自参与到诗会上来,更不用说身为国之储君的太子殿下,可见陛下对读书人的重视。

  不少的士子都聚集在京城里的酒楼和茶社之中聊着这次诗会的盛景,届时各省的才子佳人齐聚,更有太子殿下亲自主持,国子监祭酒大人的勉励,定会是一番热闹非凡的场景。

  当然,来自金国的小王爷元昊也会来参加。不过却很少有人会提及到此,因为大周和金国向来都是死敌,金国的小王爷在大周士子的眼中自然是十分不待见的。

  隔坐的士子们高声谈论当今陛下的英明,直称大周将会开创无与伦比的盛世。醉香仙酒楼之中随处可闻这些赞扬之声,与那些三三两两聚集的士子不同的是,这里还坐着一个身形孤僻的人。他头戴白布遮面,只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静静的坐在靠着窗户边的位置上。

  每当听到这些士子的赞美之词时,他隐藏在面布下的嘴角都会泛起一丝讽刺的笑容。也许是待得足够久了,又也许是听够了这些文人士子们令人作呕的赞美声,他在桌上留下银子便出了酒楼。

  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他抬头望天,微眯着双眼。

  “还是外面的呼吸让人觉得痛快。”他心里这样想着,整理了面布,免得多露出了什么。

  他缓缓的走着,却又走的及其复杂。在京城的道路上左拐右拐,像是要甩掉后面追踪的人一般。不过后面真的有人在追踪吗?他不知道。但他不会冒险,凡是都要谨慎一点。这里毕竟不是他的国度,大周的皇帝难免不会发现他的身份。

  也不知道他走了多久,最后他停留在京城西市的一处老宅门口。他四下看了看,确定四周没人后于是闪身躲了进去。

  这处老宅属于一个外地商人,平时很少会见到里面有人。因为这个商人经常会前往金国购买货物,老宅子只是他在京城买下的一处歇息地。

  老宅子里面很安静,和平日里的冷清没有什么区别。他闪身进门后却有无数道锐利的目光锁定在他身上,待看到他手臂上纹有的独特纹身后才慢慢消散而去。

  阴影处缓缓走出数十道身影来,他们各个都是黑布遮脸,浑身都包裹在一层质地特殊的皮甲之中。他们来到那人身边整整齐齐的跪下,恭敬却又尽力的压低了语气,“属下参见二皇子。”

  被称为二皇子的人微微抬手,示意他们站起身来。

  “你们准备的怎么样?”

  “回二皇子的话,属下已经准备妥当,此次定能成事。”那十道人影中貌似头领的人微微向前站了一步,低着声音十分的刺耳。

  二皇子面布下的嘴角又勾了起来,他今天笑了很多次,唯有这次是极为开心的笑了。他饶有趣味的说道,却又像是自言自语般,“我倒想要看看大周皇帝当着臣民的面被人打脸的样子。”

  接着又补了一句话,“那一定相当有趣。”

  “对了,这次诗会还有谁会参与进来?”二皇子像是想到了什么,觉得可能只有太子一人的话诗会未免太过无趣了些。

  那头领略意沉吟,将得来的情报丝毫不露的说了出来,“这次诗会除了大周的太子,还有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以及大周的才子陈可彬。”

  二皇子点了点头,见头领像是还没说完,不免有些期待起来。难道还有什么人物没有出现吗?将军?宰相?还是后宫嫔妃?

  “据说赵慕的未婚妻沈栖梧也会陪同到场。”头领说了出来。

  二皇子讶然了一会,随即开心的笑了起来,“有趣有趣,实在有趣。看来这一次的计划一定要进行的天衣无缝才是,好叫这对同命鸳鸯双宿双飞。哈哈.....。”

  那头领也笑了起来,剩下的人也只然跟着一起笑了出声。整个老宅也不再显得清冷,倒像是人间炼狱一般,充斥着魔鬼来自深渊的笑意。

  皇宫里。

  赵慕一步一步的跟在沈栖梧身后,两人在御花园里散着步。春天来了,也就意味着两人的婚期马上就要到了,御花园的花倒像是在提前祝贺这对新人一般,满满的张开了花苞,争相美丽。

  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享受这种安静的美好。

  皇帝对沈栖梧教导的太子十分满意,再问完所有问题后欣慰的抚了抚胡须,由此可见皇帝对赵慕态度的转变。虽然不说太子是否真正的改变了性情,但至少现在学问变好了,主持诗会的召开也不再变得有勉强的味道。甚至说的很多新颖的治国理念都让皇帝不由地皱眉深思,在知道是沈栖梧的教导后更是不后悔当日答应过的条件。

  只是好像到了现在,沈栖梧也没有告诉过她到底会在她和太子的大婚上有什么惊人的事情。这让皇帝十分的苦恼,内心如同猫抓一般。

  不过他并没有逼着问出来,他身为皇帝,金口一开答应过了自然就不会改口。只是这如果真的损害了皇家的脸面,皇帝也不好办。毕竟教导好了太子这是大功一件,比起皇家的脸面来,还是国之储君成器显得更重要一些。

  皇帝想到这些,心里也就好受了许多。再说年轻的人事情,还是让他们呢年轻然去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