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这一天下来,净利润居然将近有五百两银子!就算是后面没有开张活动,食肆要挣的少些,那么一个月也大致有六七千两。
这比沈千歌料想的要多上七八倍,即便是沈家整个府邸一个月都花不了这些银子。
沈千歌看完将账册递给旁边的沈姑姑。
沈姑姑看了后同样吃惊不已。
外表看来这么一个开在七贤街上的铺子,谁能想到一天挣的银子有这般多!
沈千歌当即宣布这个月给铺子里所有的员工加一个月工钱的奖励,还不算在月末的奖励之内。
何掌柜笑着出去给伙计们通知这个好消息了。
便民食肆今日开门红,沈千歌并没有放松警惕,带着良辰去大厨房检查了一番,而后才与沈姑姑等人回沈府的宁寿堂。
简单用过晚膳,沈千歌就带着葛嬷嬷去了沈姑姑的房间。
沈姑姑这边刚要睡下,丫鬟禀报沈千歌来了,她直接就让沈千歌进来了。
姑侄两个相处的如亲生母女一般,也不在乎这点礼节。
沈千歌一进来,沈姑姑就朝着她招手,让她到自己身边坐。
沈千歌站在屏风旁,看到仅仅穿着雪白里衣的姑姑,身材纤细,凹凸有致,脸上一丝皱纹都没有,脸颊还带着淡淡的红晕,长发如云随意披散在肩头,增加了一份慵懒和柔魅。
姑姑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三十多岁,与那些二十四五岁的少夫人也无甚区别,在沈千歌眼里,她还很年轻,以后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可逍遥王真的是一个好选择吗?
见沈千歌怔愣着,沈姑姑温柔道:“千歌怎么愣着,快到姑姑身边来坐,里间暖和。”
听到沈姑姑的声音,沈千歌才回过神,嘴角扬起微笑,朝着她走过去。
沈千歌坐下后,沈姑姑拉着沈千歌的手,“今日忙累了一天,怎么不早些休息,还跑到姑姑这里,可是有什么事要与姑姑说?”
沈千歌点点头,朝旁边的葛嬷嬷看去,“嬷嬷,您叫人将东西抬进来。”
没一会儿,那盆素冠荷鼎就被两个丫鬟抬到了内间,放在面前的桌上。
沈姑姑一看到这盆兰花就愣住了,她双眼冒着光,盯着这盆兰花一动不动。
愣了几秒,她连忙站起身走到了桌边,凑近观看,不一会儿,沈千歌就听到姑姑惊喜的声音,“千歌,这可是素冠荷鼎!极品!你是哪里弄来的?姑姑前几年就想培养,可惜一直没成功,培养的最好的兰花也不过是剑兰罢了,后来想买一株素冠荷鼎的幼苗,但是市价都太高,姑姑钱包拮据,就一直没买到。”
得,坏了!
这个逍遥王也太不要脸了!
看来他已经事先将姑姑的事情打听的透透的了,不然怎么知道姑姑这么喜欢素冠荷鼎!
这是连她都不知道的事,要是沈千歌知道这事儿,哪里能轮到逍遥王献这个殷勤。
沈千歌顿时觉得这盆素冠荷鼎棘手起来。
她扭了扭手帕,斟酌着道:“这盆素冠荷鼎是今日别人送的……”
沈千歌这么一说,沈姑姑就皱起了眉,“是谁?”素冠荷鼎可是价值不菲!
沈千歌抬头看向一脸担忧的沈姑姑,说出了三个字——逍遥王。
沈姑姑:……
这盆素冠荷鼎是人专门送到食肆的恭贺开张新喜,而沈千歌专门这个时候送到了她这里,还当着她的面说出逍遥王三个字,恐怕就是告诉她这盆素冠荷鼎是专门送给她的……
沈姑姑聪慧,又怎么不知道沈千歌的言下之意。
她看着桌上的素冠荷鼎叹了口气,回到沈千歌身边坐下,“不是姑姑想瞒着你和你祖母,我本想过去就算了,那日发生的事实在是巧合,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他是逍遥王,若是早知道,根本就不会救他。”
一时心软,只是因为那一双眼。
沈姑姑如实将在净慈寺救了逍遥王的事告诉了沈千歌。
沈千歌惊诧,没料到姑姑与逍遥王还有这番的巧遇。
如果真的这样,逍遥王送给姑姑这盆素冠荷鼎倒是说的过去了,毕竟姑姑是他的救命恩人。
“姑姑喜欢这盆素冠荷鼎?”
沈姑姑低着头没说话,但是她对这盆素冠荷鼎的喜爱换谁都能看出来。
沈千歌笑起来,“姑姑也不要有什么压力,若是喜欢就留下来。就当是逍遥王对您救命之恩的报答。”
再说若是再送回去,逍遥王不一定会收,他们身边的人没人与逍遥王熟悉,这样退礼影响也不好。
沈姑姑想了想,“收旁人的礼终究是不好,不然这样,千歌,你让人帮我把那盆绿牡丹送给逍遥王,当做回礼。”
沈千歌微愣,怎么也没想到姑姑会让她把绿牡丹送人。
上一世,这盆绿牡丹可是被沈娇娇送给了顾宸煜,而后顾宸煜用它攀上了太后。
这般送走也好,省得过些日子被旁人盯上,惹来事端。
沈千歌颔首,答应了沈姑姑,随后她就回了自己的院子,让沈姑姑早些休息。
知道了姑姑与逍遥王是怎么回事,沈千歌就放心多了,日后有她在旁边看着,总不会让姑姑吃亏。
次日,送贺礼的三位就都收到了沈千歌送的回礼。
不过靖勇侯府收到回礼的并非是顾宸煜,而是顾宸煜的母亲窦茵。
窦茵身边的赵嬷嬷高高兴兴地拎着一个硕大的食盒进来。
正在花厅玫瑰椅上看出的窦茵扫到了笑起来,“哪儿弄来的食盒,这么大。”
赵嬷嬷走到主子身边,把适合打开,笑眯眯的,“沈二小姐让人送来的,说是她亲手做的一些小点,让您尝尝味道。”
沈千歌的手艺那是没得说,净慈寺一行,主仆两都很难忘。
“那赶紧打开看看。”窦茵高兴道。
赵嬷嬷很快就将食盒里的点心取出来了,等打开最后一层的时候,却发现里面并不是点心,而是一个木盒。
赵嬷嬷奇怪,取出木盒打开,里面放着一只砚台,砚台旁还有一封信。
赵嬷嬷看了看夫人,“夫人,里面还有信。”
“取来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