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影帝的懒散人生 > 第579章 如日中天
  回到洛杉矶,颁奖礼继续进行。

  “演技之神”丹尼尔·戴·刘易斯上台,将最佳女主角的奖杯颁给了在《蓝色茉莉》中奉献精彩表演的凯特·布兰切特,从一个澳洲出身的小配角到奥斯卡影后,她总算是修成正果。

  “感谢学院,拿到这个奖真的意义重大,今年有太多优秀的女演员了。今年是一个大年,竞争者里有艾米·亚当斯,你在《美国骗局》里的表演让我神魂颠倒。周逊,你的表演我可以从头一直看到底。梅丽尔·斯特里普就更不用说了。朱迪·丹奇,她已经79岁了,她的电影太成功了,她现在估计在印度。”

  大家都知道小李子是奥斯卡陪跑王,其实艾米·亚当斯的凄惨程度也是不遑多让。

  说来也很有缘,在《猫鼠游戏》中,小李子和女版“小李子”,艾米亚当斯就合作过一次。

  她凭借《六月虫》c《虐童疑云》c《大师》c《美国骗局》等作品先后获得了4次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和1次最佳女主角提名,但没一次获得奖项。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艾米·亚当斯在奥斯卡,就和梁静茹在台湾金曲奖相若仿佛。

  女版小李子再度陪跑之后,正版小李子开始紧张了。

  他今年凭借《华尔街之狼》再度提名小金人,对手是马修·麦康纳c克里斯蒂安·贝尔等人,前期公关够充分,但是,哪年的公关不够充分呢?

  眼看着摄影机对准了自己不挪窝,小李子内心也开始苦笑。

  去年的奥斯卡水后大表姐上台,她在最佳女配角的竞争上败给了《为奴十二年》中的露皮塔·尼永奥,此时脸上倒也不显颓色,笑眯眯道,

  “获得最佳男主角奖的是,”

  台下一片安静,小李子凝视着舞台,一动不动,期待着最后的结果。

  “马修·麦康纳,《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恭喜!”

  一身白西装的马修上台,眼睛一斜,又开始了自己的神叨发言,

  “谢谢我一直追赶的英雄。我15岁时,我的朋友问我,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我告诉他,我的英雄是25岁的我。

  我25岁时,他又问我,你达到你心目中的英雄的地步了吗?我说,没有,还远着呢,应该是35岁的我。就这样,我的英雄总是和我有十年的距离。

  我一直在追赶努力。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的英雄是谁,无论我们在追赶谁,都没关系,真的没关系。谢谢。”

  贴合主题,升华思想,活脱脱的满分作文模板。

  此时,一半摄影机对准台上的马修,另一半摄影机则对准了台下的小李子。

  小李子深情款款的望着台上的小金人,眼里充满苦涩,瞅着就要落泪。

  妈蛋,还得继续折腾自己!

  我的超模,我的豪宅,还有我的水枪啊!

  接下来便是最后的重量级奖项,最佳影片奖。

  艾伦再度上台,“接下来是最佳影片奖,大家应该心里有数。要么《为奴十二年》得奖,要么你们都是种族主义者。”

  “有请,威尔·史密斯!”

  “获得最佳影片奖的是,《为奴十二年》!”

  其实,从威尔·史密斯上台,台下的导演们也就猜出了结果。

  暗示太明显了,让黑人来颁发最佳影片奖,获奖者还是《为奴十二年》这一种族题材的电影。

  台下略有哗然,但很快平息。

  一般来说,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都会归属于一部电影,奥斯卡八十多年历史中,有六十多年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是重合的。

  但去年的《逃离德黑兰》和李铵就分别拿下两个重量级奖项,算是艺术性和政治性对于奥斯卡的一大影响。

  这种现象上次出现,还要上溯到六十多年前。第24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是《花都艳舞》,最佳导演却是《郎心如铁》的乔治一斯蒂文斯。第25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是《戏王之王》,最佳导演却是《平静的人》的传奇导演约翰·福特。而50年代初,正是美国电影工业结束制片厂时代,而走向新时代的重要节点。

  不同的电影工业时代,体系和市场对于导演这个工种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异。

  在三十年代末之前,重合的比不重合的要少,当时好莱坞正处于典型的大片厂时期,实行所谓的“中心制片人”制度,对一部影片影响力最大的大制片人,导演还只是一个相对普通的工种,绝大多数连剪辑权都没有,所以人们的观念里并不认为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一定要有很强的相关性。

  从五十年代

  后期至八十年代前,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重合率都相当高,欧陆传来的作者电影思想开始在好莱坞夺权,导演的重要性大大提升。

  八十年代以后,倡导“作者电影”的新好莱坞虽然过去了,但导演作为一部电影最核心的创作者的地位基本确立,很多大导演开始身兼制片人的职位,对一部影片制作过程中从头至尾都拥有很高的决定权。

  所以奥斯卡上两大奖的重合率只是比七十年代稍有下降。一旦出现两奖不吻合,通常是因为获得最佳影片的是真正的年度话题之作,但它的导演却欠缺资历c名气,于是最佳导演奖被声望更高的那个人夺走了,李铵的两个导演奖都是如此。

  而如今便是好莱坞工业发展的又一个节点,《阿凡达》拉开了cg电影大幕,无数科幻片和特效片开始抢占市场,传统电影受到的冲击更大。

  这对于奥斯卡更大的影响则是,评审团中混入了更为年轻,想法更加激进的年轻电影人,这个年轻也是相对的,至少比那些老爷子来的年轻。

  70后的年轻人支持《地心引力》这样的特效技术电影,70前的老爷子则支持《为奴十二年》这些传统影片,这也是《地心引力》未能兼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一个原因。

  这边,制片人布拉德·皮特和导演史蒂夫·麦奎因上台,共同捧起了小金人。

  “谢谢!这是巨大的荣誉,我想跟站在我身后的每个人说,你们都是功臣,我们诠释了所罗门这个故事。这部电影最大的功臣,最好的讲述者是导演史蒂夫·麦奎因。”

  皮特说完便让出舞台,让真正的功臣导演上前致辞。

  “谢谢所有人,特别是布拉德·皮特,没他的话这部片子就无法和观众见面。感谢这个故事。最后,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生存,还要努力去生活。我要把奖献给那些忍受奴役的人们。”

  说实话,从电影角度看,这就是一部平平无奇的电影。

  论叙事,比这个片生动有趣让人欲罢不能的太多了;论画面,麦奎因的御用摄影师虽不是吹的,但依然不及老谋子的恢宏和细腻;论演员张力表现,能入围奥斯卡角逐的都不弱;要比惨,主角的惨跟《1942》也没得比,更别说提那些有关战争的电影。

  这就是一部提前找好主题的命题作文,专门拍给学院派的评委们看的,这些片子主题上一味的高上大,价值观绝对的政治正确,剧本严格按照八段式的结构绝对的工整,电影也都或多或少的保留着导演的个人特色,主角的演技也通常是可圈可点。

  太像是奥斯卡布置的命题作文,专门为申奥而拍的。

  ······

  国内早就炸了锅,无数事后诸葛亮撕掉了提前写好的小作文,开始夸赞《地心引力》背后的人文思想和剧本对于人类进化的隐喻。

  他们此时认为,《地心引力》能获得奥斯卡8项大奖,凭借的肯定不止是特效,而是故事更加的主旋律,生命c爱c女权,肯定是因为这些因素在才让奥斯卡评委感同身受。

  我们亚美利加爸爸果然还是更加的优秀···

  顺带着还黑一波春节档以来的电影,亲切的称呼它们为“辣椒炒狗屎”,又冲又臭。

  与影评人的事后诸葛亮不同,网友们的观点则是两极分化。

  “奥斯卡也不过如此,一部毫无内涵的电影居然拿下8项大奖,故事乏善可陈,技术上也没突破性的创新。奥斯卡也就这么回事,替卡梅隆不值!”

  “《地心引力》犹如一支定海神针,自《阿凡达》之后,再次明确宣告了3d镜头范式。难怪有人觉得它有点电影原教旨主义的味道。它告诉世人,3d电影,什么格式不重要,是不是后期转制不重要,设计什么样的镜头,这才重要!更重要的,这可是一部华语电影,在世界主流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的华语电影!”

  慢慢的,陈总在颁奖礼之前的一些话也开始流传了起来。

  “陈老板在奥斯卡红毯前接受采访,未来将继续打造国际合作大片。”

  “环球确认,已跟青年影视合作,四国合作制作大片,导演确定为吉尔莫·德尔·托罗。”

  “对外开拓市场的正确方式,青年影视怒斥国内公司发展路线。”

  一时间,铺天盖地都是这种新闻。

  对于观众来说,又有一部大制作可以期待了。

  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头上又多了个难以逾越的山峰,说句不好听的,那一座奥斯卡就够浪一辈子。

  张伟品为啥能吹牛?还不是蹭着老谋子那几个奖的光芒?

  小金人vs金熊,孰轻孰重自不消说。

  对于圈内的演员来说,面前又出现一张大饼,不咬一口都不合适···

  奖项,票房,电视剧,网剧,视频网站,综艺,游戏,诸多乱七八糟的因素一凑,青年影视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