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话拐着话,说到正题,李氏才讲到关键,“于里正,我这次过来找你,也是想和你提一件事,”
话说到这,李氏还有些不好意思,伸手挠了挠脸,“这事,还要里正你说才好。”
“哦?什么事?如果有需要我这边帮忙的,你尽管提,”于德海笑笑,话说的异常给面子,“只要我能办到的,都成。”
当然,言外之意,如果事情太难,他办不到,也就没办法了。
不过这层意思,只需他们两人心里知道就好,于德海并没有将其说出来。
李氏闻言赶紧摆摆手,“倒不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说起来就是有些麻烦里正嘞,”
“和我们家在城里的吃食铺子有关,这不是铺子刚开业,得了老少爷们的眼,每日迎来送往的,还算勉强糊口,就是最近每日消耗的日常食材不少,”
“别看这些日常食材家家户户都有,但我们远在城里,却轻易不好买到,而且总和城里的其他铺子订购又太过麻烦,加之城里铺子给的价格不低,长此以往,我们自家也承担不起,”
“所以我便想着,能不能麻烦里正帮忙牵个线,我想和咱们村子的老少乡亲做笔买卖,”
“就是只要乡亲家里有的,像是应季的青菜,鸡蛋,鸡鸭猪等牲畜肉食,亦或者河里的鱼虾之类,都可以统一拉到小吃铺那边,”
“我们也不白占乡亲便宜,到时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菜品质量统一结账,”
“于里正,你看这样成不?”
李氏嘴巴巴的将一大堆话都说完,跟着,认真仔细观察于德海的面部表情。
实际上,这个要和村里乡亲合作的事,还是赵玉和李氏提的。
原因很简单,就是从城里铺子订购日常菜品的成本太贵了。
吃食如意开张这几日,每日晚上有时间,李氏都会和赵玉一起统计一天的收益。
也是从这几日的收益上,赵玉发现了这个问题。
问题发现了,自然就要想办法解决。
赵玉想到了乡下,又想到了每五日一开的集市。
明白眼下这个时节,一些日常菜品都很便宜,几乎家里有田有地的,都会有一些菜品剩余。
有那不辞辛苦的村民,也会每日背上一些家里剩余的菜品,带来城里售卖。
不过这样的终究太少,因为日常菜品不仅卖不上价,还平白耽误时间,所以一般人家都不会卖,只那种家里实在多的不成的,才会每五日都出门赶集售卖。
但这样的终究还在少数,更多的让其烂在地里,亦或者做成满坛子酱菜咸菜留着冬日吃,但这样的处理办法对村民来说,就是纯粹浪费了。
赵玉也是想到吃食铺子,毫不夸张的说,眼下铺子每日消耗的日常菜品都是一种庞大的数字,单纯的依靠城里的铺子订购,光是花费的银钱就不是一笔小数。
如果可能,那为什么不将这笔银钱拿出一部分,直接投入到乡下这快呢?
而且,也不是完全不订购,只是不订购以往那么多,这样也会得罪城里铺子。
且这个若是能成,不仅能双向共赢,他们同时还能和村里的人搞好关系。
毕竟他们在草甸村定居,就是要长久生存下去的,乡亲邻里闹得特别僵也不好。
简直一举多得!
赵玉当时提出来的时候,李氏便颇为赞同,眼下她跑回村子,最大的目的也是洽谈合作。
李氏心里的意,这下子,他们家就算在城里发展的再红火,也不会被人明面上酸了。
嘿,谁让他们的收益与众人挂钩呢。
他们铺子生意好,那村民们送来的东西不也能卖上价钱。
没人能拒绝赚钱的事。
故此,李氏对于德海会点头同意这事颇为自信。
而对于李氏的提议,于德海没想过,所以在刚听到的一瞬间,他还是有些懵的。
缓了好一会儿,才点头说了句可以,“不过这事,我还要和村里乡亲都说一声,毕竟村子除了你们这些新来的人家外,还有之前早早定居下来的,”比他们新来的,那些人才是这场买卖的大头。
毕竟他们新人,地刚种下,就是想卖钱都还没东西。
“不过你放心,他们同意下来的几率很大,”于德海笑着爽快,这种一看就是互利互惠的好事,村里不少人都会愿意卖的,毕竟不仅节省了摆摊的时间,还能额外赚上一笔外快。
“既如此,这事,就拜托于里正了,”李氏闻言大喜,忙点了点头。
于德海摆手,“不用客套,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但不管咋说,李氏还是心存感激的,从于德海家里出来,连走路都是飘的,明显高兴的不行。
此时,外边的天已经黑了。
慢步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李氏脑袋里想的很多。
远的不说,她又开始琢磨起在过一个多月的秋收。
听赵福祥说,眼下家里种下的田地长势都还不错,这次收上来的粮食不卖,应该足够自家吃上一整年的。
除此之外,她还和周锦聊起了他们有关养殖和果树的问题。
赵善宇和周锦两口子在听了李氏给出来的相关建议之后,最终还是采纳了她说过的喂养办法。
别说,家里的几十头小猪仔吃的香,长的好,才几天,就隐隐有了超过其他人家正常猪仔的架势。
包括牛羊,和果树在内,赵善宇老老实实的执行相应的建议,连水井都打完了。
清理养殖场,一天一遍,收拾的可勤快。
而且为了方便照顾,两口子都搬去了山脚那边居住,简单的搭了一个小棚子,眼下还是夏季,倒是没什么问题,就是入了秋冬,怕会冷。
不过真到那时候,赵福祥腾出了手,联系城里的建筑队,也可以帮忙盖一个取暖的土房出来。
李氏甚至都已经想到,如果可以,日后他们铺子的肉就从赵善宇这边进,不仅便宜,养出来的办法她都知道,也比较放心。
就这么胡乱的想着,李氏很快到了家。
正房还亮着灯,赵福祥就坐在堂屋门口,等李氏回来。
隔壁,赵善宇和周锦屋子漆黑一片,两口子又去山脚住了,这个李氏清楚,毕竟猪仔那头还暂时离不开人。
“于里正那边怎么说?”?赵福祥知道李氏去干什么,遂张口直接问了一嘴。
李氏点头,“说没问题,到时候直接拉去铺子就成,”
“价格嘛,就按正常的走,”哪怕正常,乡下和城里也不一样,算下来还是他们占便宜了。
“行,我晓得了,”赵福祥点点头,同时手上动作不停,一个漂亮的椭圆形竹制托盘出现,跟着被他放在一边。
这些竹制托盘都是给吃食铺子编的,用来盛放食物。
毕竟像这种日常用品,平日消耗大,总花钱买可不成。
赵福祥来到这边之后,看着后山那一片竹子,便早早的捡起了自己的手艺,每次进城,都会将自己编制出来的竹制品往李氏那边送上一批。
锅碗瓢盆,几乎承包了整个吃食铺子。
跟着,两口子又说了会话,李氏太累了,明显精力不足,打了个哈欠,赶紧回屋捂被睡觉。
…………
第二天一早,李氏从炕上爬了起来,简单洗漱干净,又和赵福祥吃了顿简单的早饭。
带上被赵善林提早送过来赵冬梅和赵冬雪,等赵福祥套好骡车之后,四人就要离开。
结果这时候程氏匆匆的将赵春花送过来了。
说是要李氏带着一起走,顺便也能再铺子帮忙做做工。
程氏讪笑着,在李氏无语的表情中,直接将赵春花推了过来。
赵春花也干脆,拎着程氏递过来的包袱直接爬上了骡车。
李氏……
“娘,那我就先回家了,家里还有孩子,我怕离得久出事,”程氏说完,转身就走,也不管李氏同不同意。
直到再看不见人影,李氏这才掉头看了眼坐在骡车上,稳稳当当连动不动一下的赵春花。
“你这孩子,要去城里,咋不提前说话?”
昨天她可是去了一趟赵善河家的,结果那时候程氏啥也不说,眼下倒是会掐着点送人,也知道咋想的。
“奶,你让我去,”赵春花之前也是被程氏宠过头了,眼下说话根本没有一点委婉,嘴巴巴巴的啥都往再扔,“娘再也不疼我了,天天管着大牛二牛,偏心!哼!”
大牛二牛是赵善河给两个双胞胎起的小名,说是这名字好,孩子养的壮实。
眼下两个孩子还不到一岁,正是闹人的时候,程氏放在他们身上的注意力自然多。
但这样一来,加上程氏本身还有两个儿子,那赵春花的关注度自然就要减少了。
赵春花心里委屈,这段时间忍不住在家里大闹了好几场。
程氏精力有限,之前还能耐着性子哄几句,但次次这样,她也受不住啊。
但她又明白,这可是自己亲闺女,没办法,程氏咬了咬牙,再知道李氏今日就有的前提下,干脆利落的将赵春花打包好给李氏送了过来。
程氏也没别的想法,就是想趁着眼下赶紧将几个孩子分开,起码不能让他们最近撞上。
话说道这,李氏也明白,赵春花去小吃铺帮忙的事算是彻底敲定下来了。
无奈叹了口气,李氏心里埋怨程氏的同时她也不能不管,毕竟也是孩子她奶。
让赵春花赶紧坐好,而她则对着赵福祥挥了挥手,抓紧赶车,再怎么样,不能耽误进城的时辰。
赵福祥知道李氏着急,一路上都抓紧时间,等众人回到小吃铺的时候,还没到小吃铺开张的时辰。
送完了李氏和三个孩子,赵福祥赶着骡车离开了。
而领着三个孩子加上骡车上拉回来的一大堆竹制物品的李氏,脚步匆忙的不行。
先让三个孩子回铺子等着,而她自己则叫上刘氏去了后院。
问了嘴她离开后,吃食铺子的大致情况,确定没出现什么大问题后,李氏又提了一嘴赵冬雪三个孩子的事。
“眼下,她们年纪都大了,便暂时放在铺子休着,别带回去了,等过阵子,县衙不是要开培训班,全都扔进去读书认字,就是将来就是嫁人,也不至于什么都不懂,”李氏也怕刘氏回去就带孩子走,便提前说了一句。
而刘氏也是这么想的,她对赵冬梅赵冬雪两个孩子,尤其是大丫赵冬梅更为看中,赵冬梅虽然不符合培训场的十二岁年纪限制,但她已经十一岁了,马上满十二岁,跟在李氏身边也是好的。
至于赵冬梅,不过八岁,也学不了手艺,但能读书认字也成,起码比她强。
加上刘氏一家来到草甸村,也没有好费心思租赁更多的田地,眼下家里的田地,只有她和赵善林也能忙的过来,倒是不怎么需要赵冬梅两个孩子帮忙。
“这当然成,娘,还是你疼大丫四丫,”刘氏咧嘴笑得欢快,丝毫不觉得将两个孩子扔在这里,是在浪费两个劳动力。
“都是我李氏的孙女,不疼她们疼谁,”李氏摆摆手,又跟着问了嘴留在家里的赵明威,“毛…明威不是九月也要参加学堂的入学考试,怎么还在乡下学习?”
本来,李氏这趟回家,是想将赵明威一起带过来的。
并且,在李氏心里,如果可能的话,将赵明威直接送到赵善行那边,赵善行平日不忙时,也能督促一下赵明威,到时候叔侄两人一起努力考上学堂,也算是成就一段佳话。
结果李氏这边刚开口,就被赵明威给拒绝了。
嘿,这孩子!
李氏想不通,眼下回来见了刘氏,便随口问了一嘴。
“这,这个,”刘氏讪笑,表情颇不自然又尴尬,“明威,他……”刘氏话到嘴边,但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嘴。
不过李氏也就是问一嘴,没想细究什么,毕竟人没来,细究也没啥用,干脆转移话题,“哎,反正这事,你是他娘,明威这孩子,你们两口子自己留心就成。”
刘氏见李氏的确没有问到底的想法,也缓了口气,点点头,“娘,你放心,我们这也是考虑明威自己的想法,他说留在乡下好,那就留在乡下,等入学考试的时候时上来就成。”
实际上,这还真就是赵明威自己不想过来,刘氏也闹不懂这孩子别扭什么,两口子都谈不拢就只能随他去了。
“嗯,没旁的事了,我去整理一下厨房的食材,你先去铺子那边候着,”说完,李氏转身拐进了后院厨房,只留下刘氏一人在院子。
刘氏则抹了抹额头,扭身回了铺子。
因着还在长乐县时,赵冬梅三个孩子都有过来帮所忙,所以,她们三人实际上和赵玉一样,对于家里的吃食铺子,不管是前台还是后厨都很熟悉。
以至于当家里的吃食铺子忙不过来时,三人就会被李氏叫过去帮忙,别说,有了三人的加入,李氏可算是省了一大半的精力,再也没有之前那般劳累。
偶尔的时候,她还能和刘氏轮换着休息一会儿。
就这样,在众人的努力下,赵氏小吃铺在经过刚开业时的火爆之后,人流量慢慢的平和起来,最终步入正轨。
…………